随着社会老龄化的逐步加深,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也急剧增多,全球每3秒就新增1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而现有的早筛及诊断技术严重滞后,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科研团队紧盯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技术前沿,开发出了超敏阿尔茨海默病标志物化学发光试剂盒,这项技术将使得阿尔茨海默病高危人群得到更早的预警。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韩霜介绍,诊断阿尔茨海默症的金标准是PET-CT,但其检查费用较高,给患者带来不少经济压力。此次研发出的超敏阿尔茨海默病标志物化学发光试剂盒可以更便捷、敏感的反应出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症标志物的变化,患者只需要常规抽取血液后,通过测试患者血浆30分钟后就能检测出结果,经过和临床诊断数据比对,准确率达80%以上,适合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筛查以及神经内科辅助诊断等使用。他说,目前市面上的试剂盒以进口为主,但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发展起来,此次研发出的超敏试剂盒打破国外垄断,大大降低患者痛苦和费用。
现场进行了“超敏阿尔茨海默病标志物化学发光试剂盒技术转化签约”仪式。
另外,“桃胶营养研究技术成果转化”签约。该项目在无锡市委组织部的牵线搭桥下,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阳山镇普照村共同合作开展桃胶的系统性研究,获得了一系列的桃胶营养研究技术成果,包括桃胶口服液、桃胶粉等营养佳品,广受赞誉,这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又一崭新标志。“桃胶营养研究与产业化基地”一并揭牌。
这两场签约不仅是技术的交接,更是“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的生动实践。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作为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中国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与应用转化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医院不仅入选了“2023中国医院创新转化100强”,还在专利申请、转化量等多个维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会议还组织了一场科技成果转化经验分享会,请来了多位在科技转化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来给大家传经送宝,共同探讨医学创新转化的新路径与新机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记者 季娜娜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