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村
此次新增命名的37条街路巷,36条分布在相城区黄埭镇,1条在吴江区同里镇。“乡村道路分布广,里程长短不一,加之参照物少,很容易造成出行导航不清、物流定位不准问题。”相城区黄埭镇便民服务和社会事业办公室张新如表示,近两年,黄埭镇加大乡村地名命名力度、加大信息采集,通过现场踏勘、数据梳理等,加速推进乡村道路命名工作。在去年新增命名14条乡村道路的基础上,今年又为36条无名道路“正名”,基本破除该镇乡村地名建设中“有地无名”的困扰。
横泾街道上林村,以彩绘墙彰显地名文化
冯梦龙村是依托冯梦龙名人文化内涵,发展起来的文化旅游特色乡村,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此次村里多条无名路得到命名,为村里发展文旅产业赋能。“马上春暖花开,我们村里的花海会吸引很多游客,游客通过导航能精准定位,我们农家乐生意自然更好。”冯梦龙村一家农家乐经营户告诉记者。
吴中区的乡村著名行动集中展示区
去年以来,苏州以规范乡村地名管理、加大乡村地名命名设标、保护传承乡村地名文化、培育乡村地名产业品牌为抓手,加大乡村地名管理服务力度,全力助力乡村振兴,全市年内新增命名(调整)乡村道路1791条,设立各类地名标志5400余个,采集推送互联网地图地名4928条,建成乡村著名行动集中展示区8个,吴中区、昆山市获批省级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
苏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处长郭仕龙表示,去年以来,苏州市加大命名力度,全面摸清乡村道路“有路无名”“有名无标”等有关数量、分布底数,详细掌握“规划用名”“日常俗称”等地名使用情况,排摸有地无名乡村道路2800条,坚持先急后缓、分批推进,有序解决一批群众出行集中、基层服务急需、制约经济发展等重点道路的命名、设标问题。依托国家地名信息库和采集小程序,全面推动古村落、古建筑、古街巷等地名文化资源和农家乐、采摘园、手艺工坊、民宿酒店等乡村特色地名信息入库、上图,乡村地名精细度、精准度进一步提升。在地名命名过程中,民政部门深入挖掘提炼具有辨识度、影响力的苏州乡村地名文化元素,立足产业发展、历史人文等优势,有效融合乡土记忆、情感寄托、地域元素,推动优秀地名文化创新运用,切实凸显苏州乡村发展特质。
昆山张浦镇尚明甸巧用路牌讲述地名故事
据悉,吴江区通过派生、就近移用、重新启用等方式,复活文安巷、简村路、西亭路一批历史底蕴丰厚的乡村老地名,激活历史记忆,赓续乡村文脉;昆山市坚持从古典诗文、志书史书等资料中集聚地名命名资源,形成优质乡村地名命名采词库;相城区黄埭镇深入挖掘冯梦龙文化,命名了一批“通言路”“恒言路”等蕴含先贤智慧、“冯埂路”“武陵桥路”等保留乡土情怀、“燕居路”“耕读路”等体现耕读文化的特色乡村路名。去年以来,苏州市民政局持续开展“跟着地名看苏州”系列主题活动,发布“苏地有名”地名工作品牌及标识,围绕“品味美食”“赏味美景”“体味美好”三大主题推出31条“苏”味江南地名之旅推荐线路。(部分图片由民政局提供)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