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海安春晚以“明天会更好”为主题,讲述百姓故事、展示发展成就、传递城市精神,让全海安人共享新春喜悦、共燃爱乡热情。整场演出分为“这一年 星光灿烂”“这一城 温暖阳光”“这一天 再次启航”三个篇章。
2024年成功入围中国舞蹈“荷花奖”终评环节的舞蹈作品《青墩玉影》在海安春晚的舞台上再度绽放光彩,这部作品实现了海安作品在此奖项上的“零”突破。舞台上,舞者仿佛穿越时空,化身为青墩遗址的考古工作者,对出土的玉器、玉石充满深情地进行挖掘与研究,时而细致观察、时而轻柔擦拭、时而认真记录、时而深沉凝思,生动地展现玉器的精神与神秘,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以及那份深藏于心的坚守。“很荣幸我们的作品能够入围全国舞蹈最高奖项,也非常高兴我们可以在海安春晚的舞台上演绎,向大家宣传我们海安的青墩文化。”《青墩玉影》主演肖雨表示。
不同类型与风格的歌舞和语言类节目各具看点、不乏创意,国风创意秀《国潮有戏》融入了戏歌、国乐、摇滚三种曲风,在音乐上带来视听震撼的国风盛宴,更在服装艺术上呈现别具一格的华服之美,传统文化跨次元传播,震撼场面让观众“热血沸腾”;《回家真好》以音乐剧形式,呈现出海安在团结中凝聚共识、在奋斗中彰显作为,在实干中守正创新,书写了别样精彩的2024;小品《出发》中演员们凭借精湛的演技和默契的配合,贴近生活的幽默桥段,既满足了观众对轻松娱乐的需求,又揭示了家庭成员间微妙的情感纠葛与相互依赖,使得欢笑中蕴含深意;融合了乡村特色与艺术美感的歌舞《甸上记忆》,演员们舞姿飘逸,演绎了村民们动人的生活细节,为观众带来别具一格的视听体验;集歌舞的灵动与杂技的惊险于一体的《奔跑》,展现出勇往直前、永不止步的拼搏精神······真诚的态度,动感的音乐、欢快的歌舞,将过年的欢乐气氛推向高潮。
“5分钟能做什么?救了3个人,用一个举动,温暖全城、全国几百万人。”“中国好人”顾顺明奋不顾身救起坠河祖孙三人的英勇事迹被搬上舞台,传递温暖与正能量;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辛丽丽将亲临现场,娓娓道来芭蕾舞剧《百合花》与海安之间的动人故事,让海安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战略,致力打造文艺精品的又一力作走到群众身边。
海安人走向了世界,海安的朋友遍天下。晚会现场还穿插了不少暖心的片段,在《新春寄语》视频中,奥运冠军仲满、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敏等“海安之子”代表以及教师、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等各界代表为现场的观众送上了新春问候和美好祝福。
从第一届海安春晚开始,时光荏苒,这一盛事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本届海安春晚首次在可容纳4000余人的体育中心体育馆举办,所有参与春晚的工作人员可谓是倾注了心血。为了呈现一场高质量的视听盛宴,筹备工作持续了数月,从舞台的搭建到节目编排,工作人员都在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整个舞台彰显出更加明显的“科技+”力量,多媒体大屏联动给观众带来更加直观的视觉震撼,方方面面展示出海安舞台艺术的“硬核力量”。由于宽幅和纵深进一步增加,对于节目排练和技术支持提出更高要求。“如此大的空间和场地,为了达到以往在剧院演出的完美效果,需要更多演员参与进来。此次参演演员人数接近500人,普通市民达80%,达到了历届春晚之最。同时我们把本土元素和现代时尚元素结合到一起,在舞台上做一个精彩的呈现。”市文广旅局党组成员、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海安春晚总导演葛志华表示。
年味愈发浓厚,消费市场也迎来了新一轮热潮。体育中心南广场还设置了春晚年货促销集市,近60个摊位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聚焦市民生活需要及年货采购需求,结合岁末年初消费旺季,汇聚了家电家装、汽车、电动车等知名品牌企业联合展销,设置了海安特色产品、海安老字号,如大米、海鲜、麻虾酱、猪头肉等琳琅满目的摊位。同时,还有非遗手艺、民俗活动、年味互动体验等,烟火升腾年味四溢,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春消费盛宴。“没想到来看春晚,我还在集市上买到了过年需要的年货,非常开心。”市民张女士边逛边吃,不亦乐乎。
“在家乡看春晚,虽然没有邀请大牌明星,但我感受到了真挚和温情,每个节目都很精彩。”市民曹先生在看完春晚后感慨道。百姓春晚是老百姓自己的舞台,海安春晚追求的不是华丽,而是那些真实动人的生活故事。这些节目都是来自生活,希望通过每个感人的瞬间,让海安的人民感受到生活的热气腾腾。
通讯员 朱琳 顾爱东 陆建宇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石伟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