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溯文化之源,寻非遗之迹:南京秦淮·非遗馆原创舞集《溯洄从之》首演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1月18日讯(通讯员 徐子顺 记者 张可)2025年1月17日晚至18日晚,由南京艺术基金资助、秦淮·非遗馆主办的2024年度南京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小型舞台)—《溯洄从之》在栖霞文化馆青春剧场首演。

舞集《溯洄从之》以非遗工作者的视角,看着在非遗馆里陈列着的一项项民间艺术,极其精美,极具魅力,她一一走过它们的面前,就好像在回顾这18年来江苏非遗的工作,她继续看着、端详着。她看到了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蓝印花布、惠山泥人和入选省级非遗名录的洪泽湖渔鼓,看到了滚莲湘、三人花鼓和常青花担,还有从茶园采摘茶叶出来准备点茶的茶艺人和糖塑匠人,还看到了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麦秆画,宛如璀璨的星辰,在中国新时代的背景下熠熠生辉……

总导演、编导刘轩彤表示,秦淮自古是南京众多“非遗”的肇始之地,是华夏众多“非遗”的交汇之地,也是当代南京各类“非遗”的聚集之地。在秦淮非遗馆内设立有来自秦淮、南京乃至江苏各地的非遗展馆,实现“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这一目标,打造江苏“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的秦淮样本,将非遗全面融入到旅游的六要素中推动文、旅、商深度融合、高效联动。自2024年以来,主创团队以秦淮非遗馆为依托,在各地进行采风调研,挑选了9项入选非遗名录的项目,采用非遗工作者的视角回顾自2006年至现在江苏非遗的工作。将入选非遗名录的时间进行排序,运用舞蹈的方式将这些无价的文化财富与大家分享。


校对 王菲

编辑 : 潘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