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总支书记吴庆枫介绍,这个占地近500平方米的广场,原先是村民堆放杂物的破旧房屋、猪圈和茅坑的“遗址”,“脏乱差”三个字一个都不少。今年,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投资120多万元,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终于“旧貌变新颜”。
今年初,根据戴南镇党委、政府对人居环境提升的要求,姜太等三个村具体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这个广场共涉及9户人家的附属用房等设施拆除,在与这些村民沟通时,有的担心拆了杂七杂八的东西没处放,有的担心以后上茅坑不方便。村里商量,打开群众思想上的“锁”的“钥匙”是实事求是地解决他们的问题。
此次拆迁牵涉78岁的村民史存秀家,他家涉及附属用房20多平方米和菜地共93平方米,经多方努力,村里为其协调了另外一处近30平方米的空地让其自己新砌附属用房,对此史存秀相当满意,并第一时间让出了地方。同时,村里以置换的方式,在广场的西北侧建起了4间10多平方米的储藏室,供确有困难的村民使用。
与村民广场同步实施的还有沿河驳岸、巷道浇筑、废船拆解、码头改造及美丽菜园建设等9个项目。“提到为民办实事,没人不说好。但真正牵涉到自己利益的时候,他们的心里又‘上了锁’。”吴庆枫举例说明,根据规划,广场对面要新建一个仿古码头,地址选在一户村民的房子西侧。这户村民心里“打鼓”了,要将他家临时搭建的“大棚房”拆掉,码头两侧的装饰墙白天砌好了,他居然夜里悄悄拆掉。村干部在上门做工作的同时,了解到他家的卫生间设施尚不完善,于是趁今年“户改厕”的机会帮他家建了化粪池。同时还在他家房子的西边建起了“美丽菜园”,美化了周边环境。于是一个安装了小石、鲤鱼跳龙门雕塑的仿古码头建成了。
近几年来,村两委又通过上争项目及多方筹措资金自建的方式,先后修通道路1.6公里,进一步畅通了村里对外的通道,截至目前,姜太域内5000多亩耕地,所有的沟、荡、垛、舍及通往自然村的公墓全部通上了公路。施工期间,50多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自发到工地义务劳动,场面十分感人。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石伟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