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镇江东站
曾经的城市地标:见证了镇江铁路枢纽地位变迁
镇江的铁路历史悠久。1905年沪宁铁路始建,1908年通车的镇江西站于牌湾西端京畿岭崛起,是当时沪宁铁路主干线上的大型客货运综合站。在它的东边,位于现今解放路立交桥位置,还有一座镇江南站(又叫南门货场)。1978年新建镇江站投入使用,同日,沿用了70年的镇江西站改为中转货场,镇江南站为货运编组站。
1992年,镇瑞铁路(旧称镇大铁路)开始试运营,西起解放路的镇江南站,东至大港瑞山站,全长24.9公里,是一条连接京沪铁路与大港码头的单线非电气化铁路,全程设镇江南(即现在的镇江东站)、上隍、瑞山三站。
随着时间的发展,货运、客运量越来越大,铁路交通发展日新月异。此时,穿城而过的铁路专用线严重影响着交通通行。为此,2004年,沪宁铁路镇江段三线启动拆除迁建,最西侧的镇江西站搬迁,如今已成陈迹;在城区边缘七八公里的镇瑞铁路上隍段新建了上隍货场,主要运送散装货物;同步对镇江南站(南门货场)进行了改造,承担集装箱等无污染货物的集中运输。
2011年,因京沪高速铁路于镇江市设立新镇江南站,原镇江南站(南门货场)更名为镇江东站,也就是现在的东货场,高峰时年到发量400万吨左右,现在每年铁路运输发送量仍然维持在120万吨左右,发送货物主要有煤炭、石灰石、光伏板、纸、混装货物以及集装箱,仍然是苏南地区重要的铁路货运基地,百年来见证了镇江铁路枢纽城市的变迁,也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连镇铁路镇江东货场迁建工程分区示意图
即将华丽变身:规划建成现代物流枢纽
镇江地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内陆腹地,不仅是国家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两大战略双覆盖节点城市,也是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良好形势机遇。
随着镇江城市不断扩展,铁路站网开始退城之路,东货场的迁建也逐步进入议事日程。2017年,镇江市政府推动东货场迁建选址工作时,曾分别在京口区和润州区各选了一个备选地址。经过多轮商定,最终确定迁入京口区上隍货场,并对上隍货场进行改扩建。
新建货场按照国家二级物流基地标准建设,坐拥镇江市优质公、铁、水联运条件及场地、政策、交通、货源等多方面优势。根据镇江市现代物流产业规划,在上隍新货场核心及间接吸引范围内,还规划建设“两主两副”物流产业带和区域性钢材、大件装备、成品油、集装箱中转、农副产品、粮油等多个专业园区。并且,通过现代化综合物流理念的设计、规划和建设以及物流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东货场将实现由传统铁路货运站向现代综合物流中心的重要转变。这对于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将助力更好服务支撑实现“物畅其流”美好愿景。
目前,项目正按节点有序推进,预计2025年底竣工。届时,东货场将成为集“物流+保税贸易+产业”于一体的铁路重要商贸平台,及苏南地区以铁路口岸为核心的综合商贸物流基地。
通讯员 葛鸣明 柯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校对 王菲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