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的童年快乐传递给学生
对于体育的热爱,源自孔国娣童年的美好回忆。孔国娣说,自己是一名幼师专业毕业的中师生,小时候虽然身体瘦弱,但是踢毽、跳绳、跳橡皮筋都是自己擅长的运动。当年也是学生的自己,一下课就冲出教室,在土操场上自由地奔跑跳跃;皓月当空的夜晚,一群孩子在村子里的打谷场上跳橡皮筋、滚铁环……那时候,孩子们的快乐都很简单,在一张破木头桌子上放几块砖,找几个木板做乒乓球拍,乒乓球就玩起来了。“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运动使我的童年色彩斑斓。走上工作岗位,每次课间,我都和孩子们一起玩踢毽跳绳,那也是我教育生涯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
对于体育的热爱,还源自孔国娣自身与病魔抗争的经历。在孔国娣工作的第5年,23岁的她不幸罹患恶性肿瘤,甚至曾被宣判生命的极限也许只有一年左右。可是看似瘦弱的孔国娣,爆发出顽强的生命力,靠着顽强的意志战胜了病魔,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失而复得的健康,让她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更加注重锻炼,开始练习舞蹈、学习气功等等。
2023年,孔国娣申报了“蔡崇信公益基金以体树人校长计划”,并参加了创变营活动。两天的活动,进一步坚定了孔国娣把以体树人工作深入推进的信心。回来后她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更多的家长和所有的老师“卷入”以体树人活动。回校后,她带领师生们举办了第一届亲子足球赛;连续7届全员运动会上,所有老师全部参加一个不少;学校的体育设施也在不断丰富中……
身心健康是育人的根本任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是孔国娣却总觉得,现在的孩子们少了自己小时候的那种到处撒欢的快乐。她说,身心健康是1,知识、习惯等等都是0,没有了1,一切都是0。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是育人的根本任务,而体育就是最基础、最好的教育。
成为一名校长以后,孔国娣这种责任感更加强烈,她希望在自己的学校,通过体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培养具有积极人生观和健康生命样态的人,她希望学生能够动若脱兔,静若处子,能够成为与他人合作、有责任的现代少年。宜城小学成立的第一天起,“以体育人,一个都不能少的全员体育”的理念,就成为了所有宜小人的办学追求。于是,“赛式体育”应运而生。
引进多个校外俱乐部“破圈”
面对多数学校发展体育教育存在的师资短缺、场地不足、学生活动时长不足、只有部分学生参与等问题,孔国娣给出了很多“破圈”解题的创新思路。比如针对小学体育师资、资金紧缺问题,该校先后引进了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轮滑球、柔道等多个校外俱乐部,既为孩子们提供了更专业的训练途径,同时也带动了学校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目前,学校就有近200多名运动员在基地训练。每年学校还会组织冬令营、夏令营、校长杯校园足球联赛、校际、区、市、省级邀请赛和主题活动,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让师生们都动了起来。
针对学校场地不足问题,孔国娣还把学校的庭院、平台、屋顶、连廊全部开发成体育运动场地,铺设运动地胶、运动地板、增加运动设施,让学生走出教室便是运动场,随时随地锻炼。
每年学生参加的大小比赛达千场
孔国娣带领学校团队对国家体育课程和校本体育课程进行梳理整合,提出的“赛式”体育课程,设计了基础性和拓展性两大类、九个模块体育课程,基础性课程主要包括:慧动球类、趣味田径、活力体操、魅力武术、民间体育、健康知识六个方面;拓展性课程包括:体育人文、体育赛事、新兴运动三个方面内容;同时,建构了“赛中学、赛中练、赛中用、赛中评”的体育课堂范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导学、导练、导赛、导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宜城小学积极构建“三全”(全年、全员、全面)体育赛事体系,每年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大小比赛有1000场左右。2023年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分别为99%,优良率达68%,优秀率达26%,较往年三项数据全面提升。
再多的辛苦,看到孩子的笑脸就值得了。孔国娣告诉记者,自己有很多学生,因为自己性格、家庭等等原因,内向、敏感,但体育是个讲究集体精神的活动,好多孩子在参加了学校的各类体育活动后,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这就是自己坚持以体树人理念办学的最大意义。以体树人之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希望所有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爱运动,会运动,让校园成为一个健康向上、尊重生命的学习乐园,让每个孩子阳光自信地健康成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晓风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徐晓风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