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南京玄武门之变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南京玄武门之变

宋廷军

南京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建有玄武门,但却鲜为人知。

吴黄武八年(229年)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九月迁都建业。东吴建业都城位于秦淮河以北,周二十里十九步,城内建有太初宫、昭明宫、南宫、西苑及皇家园林苑城。孙权“徙武昌宫储材瓦缮,治太初宫”。唐史学家许嵩编撰的编年体六朝史书《建康实录》云:赤乌十一年(248年)“三月,太初宫成,周回五百丈,正殿曰神龙,面开的南正中曰公车门,东曰昇贤门、左掖门,西曰明扬门、右掖门;正东曰苍龙门;正西曰白虎门;正北曰玄武门。”南京历史上的第一个玄武门,由此诞生,距今近1800年。

南朝宋、齐、梁、陈沿袭东吴都城旧址,掀起了城市建设的第一个高潮。这四个朝代在都城城墙上东西各开二门、南北各开四门,其北门由西向东依次均为大夏门、玄武门、广莫门、延熹门。南朝陈大建十一年(579年)八月,在玄武门还发生过一件大事,据《陈书》载:“因大阅武,命都督任忠领步骑十万,陈于玄武湖;都督陈景领楼舰五百,出于瓜步江。高宗登玄武门观,宴群臣以观之。”高宗即宣帝陈顼,在玄武门上登高检阅,大宴群臣,余兴未了,“仍重幸大壮观,集众军振旅而还”。这是六朝史上空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水上大阅兵,晚清文人陈文述留下了“五百楼船十万兵,登高阅武阵云生”的感叹。隋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杨率军坚灭掉六朝中最后一个王朝陈之后,下令彻底摧毁都城、宫城、官署、军营和民宅,建康城“平荡耕垦”,从此,阅尽六朝繁华的玄武门均已荡然无存。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朱元璋率军攻占元朝江南地区统治中心集庆路(今南京),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并于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命有司营建庙社,立宫室”“建宫宇旧城之东、钟山之阳”,也就是说,朱元璋从这一年开始,至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驾崩时止,按照从内到外顺序,因形就势,耗时三十余年,营建了宫城、皇城、京城(内城)、外廓四重城垣。宫城,俗称紫禁城,设城门六座,初设四方守护城门四座:东为东华门(青龙),南为午门(朱雀),西为西华门(白虎),北为玄武门(非现在的玄武门),俗称厚载门(今讹诈为后宰门)。皇城略晚于宫城建设,环绕在宫城之外,四周城墙辟有六门:南为长安左门、洪武门、长安右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北安门。这六门分别与宫城的六座城门相对。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挥戈南下,占领南京,之后将南京故宫改作八旗驻防城,使明故宫变成“废皇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初次南巡至此,见明故宫已是“荆榛满目,昔者凤阙之巍峨,今则颓垣断壁矣!顷过其城市,闾阎巷陌未改旧观,而宫阙无一存者,睹此兴怀,能不有吴宫花草、晋代衣冠之叹耶”。甘熙《白下琐言》亦云:“明故宫为今驻防城,昔之五凤楼、文华、武英殿基不过指识其处而已,惟紫禁城内正殿旧址,阶级犹存。”然明故宫更大的灾难还在后来。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三月,第三次南巡至杭州时,普陀山镇海禅寺(今法雨寺)住持别庵性统前去面圣,请求复兴普陀山,康熙赐“法雨禅寺”额,下旨“拆金陵旧殿以赐”,发金陵城内琉璃瓦12万张,九龙藻井、丹陛等,仿明故宫九龙殿,盖成圆通宝殿。乾隆十六年(1751年)南巡过明故宫时,题诗云:“六朝崇构早摧残,基剩明宫烟草寒。”清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毁祠庙,坏衙署,夷坛,攫仓库,圮桥梁,砍竹木,堙洼峻高,拆上下数百宫室陵墓坊表柱础,作为宫殿苑囿”,明朝官阙“无一存者”。清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湘军攻破天京,大肆抢劫,到处纵火,肆意毁城,明故宫唯余地下埋藏的石构基础和几个门券。辛亥光复南京后,“旗人星散,城郭为墟,城垣砖甓,拍卖盗取,狼藉不堪”。至此,明代的玄武门亦已无迹可寻,彻底消失了。

清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1908年12月),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端方会同江苏巡抚联衔奏请清政府,“专以振兴实业,开通民智为主意”,于南京举办第一次南洋劝业会。端方上奏同时,立即展开筹备工作,为方便中外来宾游览玄武湖,在会场东部易家桥(今湖南路)附近的明城墙段辟建一座城门。宣统元年(1909年)五月,端方移督直隶,工程未竣,继任总督张人骏接替续建。次年,历时近一年的单券新城门终于落成,它坐西朝东,盖因张人骏祖籍河北丰润,故被命名为“丰润门”。

1928年4月,时“南京市教育局”呈文市政府,认为“各城门原有名称,非寓有封建思想,即涉及神怪谬说,于现代潮流颇不适合”“请将最有窒碍之各门旧名一律取消,改用所拟之新名”,其中,“丰润门,丰润为直隶县名,系前清官吏阿谀江督张人骏所立,以此门启于张督苏时也,今拟改为中正门,以纪念蒋总司令领导革命努力北伐之功”,该提议得到市政府认可,但在当年5月召开的第三十七次市政会议上,经与会者讨论,最终议决将丰润门改为桃源门,因“丰润门外即为玄武湖,而其所居之地位向不受军事影响,实有世外桃源之概,故将玄武湖改为桃花源,与此毗连之丰润门亦应改为桃源门”,随即,市政府将此次市政会议议决结果呈报国民政府,国民政府交内政部核议,内政部认为“玄武湖泽被民生”“桃源门改为玄武门名副其实”,呈复国府并得到批准同意。次年4月,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学界泰斗蔡元培应邀手书“玄武门”三个大字,被高镌门楣,并沿用至今。1934年9月,玄武门添辟左右两侧券门,为了美观,原门降低了高度,与左右新辟的门洞齐高,工程于当年11月完工。

198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市中心各主要繁华地段路口搭设牌楼,城门搭设城楼,张灯结彩,于是在玄武门上方建造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城楼,后经数次修缮保留至今。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