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购物平台上,烟卡销售火爆,销售对象直指孩子。
回顾过往,以烟盒为玩具的现象其实并非这一代孩子的“专利”。曾经“70后”的孩童时代,就有把软包烟盒折成三角进行的“摔三角”游戏。在“80后”的童年里,收集烟标找游戏厂家换取小霸王游戏机的游戏卡也成了“一代传说”。类似的现象为何延续了一代又一代呢?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名誉理事长宗春山认为,与之前几代儿童玩的烟盒相关游戏有所不同的是,如今烟盒玩具对孩子来说有了经济价值这一更深层次的概念。在学业比较紧张、可玩的东西比较少的情况下,孩子渴望创造属于自己的游戏,并通过游戏为媒介进行社交,这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从心理学上看,烟盒游戏都有着不确定性和竞技性,这些元素很吸引人,孩子容易喜欢上这类游戏,这是此次事件中合理的原因。但是作为成年人应该思考的是,从家庭教育角度出发,家长当然不希望孩子接触烟草制品,那么就需要通过更好的替代品进行正确引导。替代品也应具有竞技性、不确定性等多重元素,从而满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
宗春山表示,学校及相关部门则应更重视这一问题。校园是孩子进行互动交流的主要场所之一,如何创造条件,让孩子们更多参与竞技类游戏,提供更好的社交环境,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努力。
记者:景一鸣
编辑 : 胡妍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