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南通通州刘桥镇:“善治”+“巧治”不断提升生态水环境质量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近年来,随着长岸村河道管护工作的持续深入,一条条河流的蝶变、一处处水域的美景,为越来越多长岸村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可持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河道焕新 “浊水”变“清波”

挖掘机重复起落打桩、压实岸坡……近日,在刘桥镇长岸村新生竖河旁,工人和机器配合快速推进生态护坡工程。“等基础护坡结束,河道两岸还将配苗木花卉点缀,在护坡的同时,进一步美化环境。”长岸村党总支副书记沈泉林介绍。

今年3月,长岸村正式启动了新生竖整治工程,通过对两岸河坡及河面的漂浮垃圾、乱堆乱放、水阻物等问题进行整治,再通过生态护坡工程,对岸坡进行加固、美化,打造“岸绿、景美”的生态风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像新生竖河这样河道“整”“护”一体推进,做到水系畅通、绿化到位的农村河道整治工程,在长岸村已成为常态。今年,长岸村将加快建设农村生态河道,预计提升原生态河道2.8公里,打造出了一条条“造福村民的幸福河”。

全域治水 保水畅河清

“把村里小沟小渠都打通了,以前的臭水沟、臭水塘成了活水,水也变清了!”“新整治的河道和家沟家塘‘四季不断流、天天水畅通’。”在长岸村,村民对河道整治工作赞不绝口。

水环境治理,重要在“治”,关键在“养”。与新生竖河相同,位于长岸村的新跃河段也是一条生态河道,为了保持河道的干净整洁,长岸村采取了一系列管护方法。“我们发动党员先锋和群众代表力量,利用村广播及宣传栏进行宣传,鼓励村民自发清理河坡枯死树、恶性水生植物,引导村民不垦坡种植,自觉爱护好河道。”长岸村党总支副书记沈泉林说。

打通水系不通的“堵点”、消除病险涵洞的“痛点”。长岸村坚持全村水系治理一盘棋,去年全年累计投资近3万元用于水系连通工程,通过埋设管涵等方式,切实将所有家沟家塘与三四级河道的串联串通。较好实现了“清水环绕润长岸”的美好愿景。

水系相连延几里,生态宜居惠千户。“水系连通后,河水流动起来了,水比以前清多了,没有异味了,我们也愿意在河边转转了。”家住附近的村民袁美芳说道。水系连通,不仅带来环境的变化,而且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共抓共建 护水清岸绿

在长岸村长司路,沿着一条笔直敞亮的水泥路一路前行,只见村居错落有致、房屋干净整洁、彩绘墙色彩鲜艳。在一条小河边,笔者看到有村民蒋军正在打捞河道里的杂物。“我家就住在河边,看到有脏东西,我就会顺手捞起来,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蒋军的积极主动,源于长岸村全面推行的“沿线村民全员参与”的河道长治久清管护机制。“自己的河道自己管护”说着简单,如何才能真正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答案就在蒋军日常的又一个举动中。

“李大爷,前段时间进行河坡除草积累的积分,别忘了去积分超市服务中心兑换奖品。”“知道了。”在日常的巡查中,蒋军经常会提醒周边邻居,及时兑换劳动积分,他告诉笔者,将积分制与河道管护工作相结合,这种“人人攒积分、分分有奖品”的激励模式,很好地调动了群众参与河道管护工作的积极性。现在,家门口的居住河愈发干净了。

一泓清水,来之不易,生态治河,久久为功。如今,村民家门口有了越来越多的生态河道。接下来,长岸村将多措并举持续推动水环境治理,全力打造更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以一条条美丽河道持续扮靓幸福之村。通讯员 查洁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胡妍璐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