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综合医疗中心南通医学中心竣工在即,南通地铁二号线进入调试阶段,都市创业园里建设者忙碌不停,财通科技创业园里机器轰鸣、订单不断......时值盛夏,先锋街道到处是一派火热朝天的活力景象。西接南通主城创新区,东邻国家级南通高新区,南部又与南通开发区接壤,独特的区位优势让先锋街道成为南通主城区东拓的承载地,完成“大城蝶变”的重要板块。同样作为城乡结合、产城融合区域,这里是通州副城联通主城区的关键一环。
“‘产业新平台,康养宜居城’是先锋未来的发展定位。”先锋街道党工委书记季良说,当前,先锋正处在创新转型、产城融合的关键时刻,将围绕活力、善治和幸福三个方面抓住发展机遇期,活力代表先锋的产业,善治是社会治理的新课题,幸福则围绕民生幸福指数的提升。
先锋曾被评为中国色织名镇、全国小城镇发展水平千强镇。当下发展“风口期”已至,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走进财通科技创业园,依然能感受到产业强镇的影子。在南通迪顺衬布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衬布生产工人们忙个不停,公司相关负责人颇有信心地告诉记者,得益于有关技术创新,下半年销售额有望超过上半年,实现全年8000万销售额,其中70%销往国外。从传统园区转型为科技园区,财通科技创业园已入驻各类创新研发型企业38家,园区厂房平面屋顶也装上了光伏电站,基本满足园区日间全部供电,“筑巢引凤”的“初见成效”。
而在不远处的中新都市创业园,一栋栋标准化厂房即将拔地而起,一块承接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综合体将从“施工图”变为现实。看着创业园的沙盘,项目负责人杨洪兴介绍说,园区总建筑17万平方米,建造13栋工业厂房及配套,分为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总部经济和中小企业板块等,目前已引进12家企业,整个园区有望明年9月交付。“园区区位优势明显,离南通市区很近,能为初创和中小企业提供创业平台,谋求后续进一步发展,激发他们的创业潜力。”杨洪兴说。
先锋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产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城市拆迁改造、外来人口涌入以及诸多民生关切等成为社会治理的新课题,如何写好产城融合的善治文章呢?记者在先锋街道花园村找到了答案——
花园村是典型的由农村向城市过渡的行政村,外来人口多。走进花园村网信工作站,花园村一体化振兴平台的大屏幕上,清晰的显示着上报事件、网格事件预警、网格详情分析等,点击一个网格即可显示网格长、总户数、诉求处理率、具体上报事件等信息。花园村党总支书记周继忠说,“居民只需用手机拍照或者扫二维码上传到平台,网格员就能及时了解并处理,社会治理的效率大大提高,另外,借助一体化平台可掌握每家每户的个人基本信息,以及辖区企业和公共场所等。”
据了解,花园村依托“警网”+“网格”监管平台做实做细“两网融合”,倾力打造基层综合治理“花园村模式”,连续多年保持“零上访户”“零刑事案件”“零舆情”“零诈骗”的记录,并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
走出地铁二号线先锋站,无缝对接就是南通医学中心(通大附院东院区),连廊连接四栋住院楼构成的高大建筑映入眼前。施工单位负责人介绍,待内部装饰和外墙完善后,南通医学中心项目将于10月份竣工验收。据了解,该中心建成后将成为苏中地区唯一高水平省级综合医疗中心,规划1500床,极大缓解主城区附院一床难求的就医压力、交通拥堵等现状。
“我们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街道群众。”先锋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曹元元表示,当前正加快重点地块拆迁扫尾,为镇区开发和后续项目建设腾出更多空间,同时,即将交付的安置房小区,小区品质佳、环境好、配套全,给回迁老百姓增加了幸福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亚运
校对 王菲
编辑 : 邱妙泉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