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毕飞宇新作灵感来源于报纸上的一条新闻:当新闻结束的时候,小说开始了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毕飞宇于近日推出时隔15年之久的长篇小说新作《欢迎来到人间》。

他在新书发布会上引用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一句话说:“不要写你想写的小说,要写你能写的小说。我教书时起码引用了(这句话)一百多次,但如果要给《欢迎来到人间》拎一个关键词,那还是——‘我想写’。”

从百万字删到20多万字,历经15年淬炼,毕飞宇终于写出了这部自己真正“想写”的故事。他向外界透露,小说的创作动因来源于多年前报纸上的一则医疗新闻,当新闻结束的时候,小说开始了。

人民文学出版社于近日举办了《欢迎来到人间》新书首发式。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会上直言:“我为飞宇高兴,他几乎在书里把自己重新雕刻了一遍。对一个心怀壮志的作者而言,十五年的积蓄绝非停滞。一个作家的十五年是值得的。”

一名被迫完美者,来到人间

《欢迎来到人间》讲述了外科医生傅睿的故事。2003年“非典”结束后的夏天,第一医院的泌尿外科连续出现了六例死亡,全部来自肾移植病人的并发症感染。主刀外科医生傅睿在遭遇第七例病人田菲的死亡后,陷入了现实和精神的双重危机……

人有两套生活:一套装满别人,一套隐于自我。《欢迎来到人间》中,外科医生傅睿过着两套相互矛盾的生活:他人眼中,傅睿年轻有为、家庭美满;独面自己时,傅睿却只是在无休无止地扮演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医生……持续满足他人期待,真实的自我面目不知从何时开始模糊不清。

“我相信傅睿是《欢迎来到人间》留给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形象。傅睿的特殊之处并不在于他努力做别人眼里的孩子,而是他一直不知道,自己除了是别人眼里的孩子还能是谁。”李敬泽解析道。

戴锦华十分认同李敬泽对傅睿的定位,“中国当代文学中,人物相对缺少现代性,而傅睿却是非常典型的现代人,是独特的、当下的中国人。”她认为,“傅睿不是个案,他就是我们,是光鲜行走在现世之中的我们,内心却溃烂、空洞而丑陋。”

戴锦华觉得:“傅睿的‘病态’始终是我们的常态,经由这个故事,我们看到自己常态的病态,并获知这种常态如何得以维系。”

毕飞宇:这部小说是我的噩梦

《欢迎来到人间》是一部少见的聚焦当代人精神世界的小说。精神无形,难以言说,写作难度极大。面对挑战,如何想写,又为何要写?

毕飞宇特别提起李敬泽当年对自己的勉励:“不管怎么说,《青衣》也好,《玉米》也好,《平原》也好,你写的还是历史。”毕飞宇转述李敬泽的话说:“我觉得一个很牛的作家,最关键的点在于如何去体验当代,概括当代,提升当代,表达当代。”

在潜心创作的十五年中,毕飞宇花费大量时间在医院中实地学习,从而充实小说中的医疗细节。

再一次触及长篇小说题材。他将书写体量巨大的长篇小说过程比喻成在汪洋里泅渡,“你不知道从哪儿上岸,你看到的就是汪洋一片,你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上岸。”

他将这部小说比作他的噩梦,没完成前,无数次想要放弃,“起码有十次以上。”但每一次都摆脱不了,直至写完,噩梦终于被他终结在创作完成那一刻。

实习生 潘肖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潘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