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共话成长 共育新人|江苏十佳教子有方家庭:冯旭家庭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推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江苏省妇联、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教育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于2022年初联合启动江苏省“共话成长 共育新人”家校社协同行动,面向全省征集了一批“双减”背景下的教子有方、家校合作、社区支持典型案例,推选出了江苏百户教子有方家庭、江苏十佳教子有方家庭、江苏十佳家校合作案例、江苏十佳社区支持案例。

江苏十佳教子有方家庭:

冯旭家庭(镇江市)

“双减”政策实施前,冯旭的孩子时常会抱怨小课太多,见孩子辛苦和烦恼,父母除了心疼,更多的是“没法改变什么”的无力。“双减”政策的实施,让冯旭夫妇意识到改变的契机到来了,于是在营造家庭成长环境方面花了一番心思,创造让孩子自主研学的机会,逐步引导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顺着兴趣点引发学习能力。孩子年幼时,冯旭就买很多绘本给她自由翻看,而不急着教她认识绘本上的字。孩子略大些,想读内容更丰富的书时,便主动学了拼音。慢慢地,孩子认字数量不断增加,阅读速度也越来越快。有了这个教育经验,“双减”后,冯旭夫妇更是鼓励孩子自在畅游书海。孩子多次在阅读写作比赛、市青少年日记大赛、市童话节文学类比赛中获奖。

顺着好奇心激发创新能力。爸爸平时喜欢琢磨电脑和微信小游戏,孩子受影响也好奇游戏程序的开发。冯旭夫妇便借机向孩子“推销”编程,孩子由此开启了“小码农”生涯。“双减”后孩子独立完成了“温度衣柜”编程作品,获得第32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镇江赛区一等奖。

顺着现实问题促发思考能力。孩子困惑时,冯旭夫妇便培养她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疫情期间学校要求戴口罩,孩子说闷,冯旭夫妇就问她能否做出不闷的口罩。此后父女俩一起查阅资料,策划设计,琢磨出能“呼吸”的口罩,获得镇江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点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教育风格,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教育姿态。对于冯旭家庭,我们看到了教育姿态的轻盈与灵巧:父母本无意教孩子过早识字,但见孩子被绘本迷住,便坚持亲子共读,于是“小书虫”“小作家”自然长成;父母见孩子好奇游戏程序,便借机打开编程世界的大门,于是“小码农”的作品、奖品双丰收;父母见孩子涌起奇思异想,又及时引导,于是“小发明家”横空出世……在冯旭家庭的教育故事里,顺势而为的核心理念贯穿始终。这不仅是一份底气和自信,更是一种信任和包容。


校对 王菲

编辑 : 朱亚萍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