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搜救犬的帮助下,迷失近5个小时的2岁男童终于在田垄里被找到。
风雨夜,2岁男童迷失在数百亩农田内
“警察同志,我家小孩不见了,小孩才2岁多,请你们赶紧帮助寻找!”10月3日晚9时37分,淮安市公安局110接工业园区村民王先生报警,紧急请求民警帮助寻找深夜走失的孩子。
当日下午淮安气象台发布蓝色预警:夜里有阵雨或雷雨,雨量中等,局部大,雷雨时短时阵风8到9级。这是一个雷雨、大风即将来临的深夜,面对紧急情况,刻不容缓。淮安市公安局工业园区分局宁连路派出所值班民警周安接到110指令后,立即带队赶到现场。此时,天空已经开始下起小雨,而且还刮着大风。
民警到达现场后了解到,当晚8点多,村民王先生发现天快要下雨了,便到不远处的田里收拾庄稼。考虑到时间也不会太久,他就把两岁多的儿子独自放在家里,叮嘱他不要乱走。谁知一会回家后,发现孩子不见了,他赶紧出门寻找,在附近找了一圈没找到,王先生有点慌了,便报了警。
在搜救犬的帮助下,迷失近5个小时的2岁男童终于在田垄里被找到。
周安迅速将现场情况向上级汇报,请求支援,同时立即会同王先生继续开展寻找。
王先生告诉民警,他出门时把手机留给了孩子。周安听后立刻让王先生用邻居手机拨打。拨过去后,电话通了,孩子接了电话。“喂,爸爸,我在这里啊,快来带我。”听到孩子的讲话声,大家绷紧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但孩子太小,除了说这句话外,不能提供其他更多有价值的线索。
孩子走失的地方,是王先生为方便种植在田里搭建的简易住所,周围数百亩地,全是农田,长满玉米、大豆等各种庄稼,地形十分复杂,晚间光线暗。淮安当日突遇降温天气,气温骤降10多度,又下起了雨、刮起了风,如果不尽快找到孩子,后果不堪设想。
首次参“战”,1岁半的搜救犬“德莱”就救了2岁男童。
用上热成像仪,80余人数百亩农田内搜救无果
与此同时,工业园区公安分局迅速组织全局警力增援,并紧急协调当地消防、街道干部、民兵、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80余人赶赴现场,以王先生住所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兵分多路,全面开展“地毯式”搜寻。同时,单独派出一个小组,专门负责调阅周边路口监控,寻找孩子的蛛丝马迹。
“孩子只有2岁多,只穿了一件短袖,而且夜间有雷雨、大风,我们想着一定要尽快找到孩子,保证孩子的生命安全。国庆期间,我们全局警力都没有休假,立即组织所有人员加入搜救工作。”淮安市公安局工业园区分局局长何祝林说。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雨越来越大,风越来越急,但是还是没有孩子的踪迹。田地泥泞,地里沟壑纵横,成片的玉米有一人多高,给搜寻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而王先生在和孩子持续通话一段时间后,孩子的手机也因电池耗尽而中断了。大家的心一下子又紧了起来。
搜救人员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田间烂泥地里搜寻,范围在不断扩大,密度也在不断增加,消防队员的热成像仪等科技装备也加入了搜寻。但是,3个多小时过去了,孩子还是没有找到。
雨夜中,搜救人员焦急的眼神
首次参“战”,一岁半的搜救犬救了2岁男童
时间已到下半夜,气温降的更厉害了,雨还在继续下着。这时指挥部决定向市公安局请求支援,调集警犬基地的搜救犬过来协助搜寻。
凌晨1点多,搜救犬在训犬员的带领下从数十公里外紧急赶到现场。警犬“莱德”是一条追踪犬,在嗅完孩子的衣物气味后,便一头扎入夜色中,直接往王先生住所北面庄稼地方向跑去,民警立即紧随其后。
“快!在这里,找到了!”2时18分许,在搜救犬的引导下,终于在一处庄稼地旁,民警发现了蜷缩在田间垄沟里的孩子。“当时小孩看见我们,声音嘶哑地哭了一声后,就没有意识了,我们连忙用衣服包着他,紧急把他送到了医院,幸运的是,孩子没有生命危险。”周安说。
搜救犬“德莱”只有一岁半,此次是“德莱”首次参与搜救任务,民警周安说,在“德莱”的帮助下,一场近5个小时的大搜救,终于画上了圆满句号。
通讯员 沈爱华 张在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鼎兆
校对 徐珩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