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氿抱城,河道纵横
俗话说
“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
桥梁与道路相连
有了桥梁
世界上的道路
才得以逶迤绵延无限延伸
让我们跟随
摄影师的镜头
一起“桥”见极美宜兴
01 蛟桥
吴冠中画作《宜兴蛟桥》
传为周处斩蛟之桥,初为木桥,称作长桥,由东汉献帝年间阳羡长袁玘主持修建,距今1800多年。
宋元丰四年(1081)重建石拱桥时,苏轼书写“晋征西将军周孝侯斩蛟之桥”12字石碑于南堍,长桥改称荆溪桥。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又重建,凿石碑“斩蛟之桥”,遂改称蛟桥。
1970年铺筑宜兴城区主街道时蛟桥被拆除,改建成水泥平桥。在大桥南北,建造了许多高大楼房和日夜商店,成为城中闹市,夜晚灯火通明,蛟桥月夜,从此成为宜城中秋名赏。2003年,宜兴市政府在团氿东侧仿原样重建蛟桥。
随着时代变迁,华地百货、新东方百货、和信广场、蛟桥步行街、大统华等商贸中心缔造了宜城城中繁华。
02 东仓桥
东仓桥,建于明代,横跨于旧时护城河,是宜兴城内保存较完好的石拱古桥。
桥下东风巷(旧称月城街)是一条建于明永乐十四年的明清古街巷。因了这座桥,商贩买卖盛行,自明代便茶馆、商铺林立。
随着时代发展,许多充满文化气息的商铺入驻,古今合璧的街巷孕育出了宜城中心城区的独特韵味,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文艺圣地。东仓桥始终屹立于此,守望了这片土地的寂寞和繁华。
03 荆邑大桥
站在市体育中心高处向东北方向眺望,一座气势磅礴的大桥飞架,“荆邑大桥”四个鲜红大字分外夺目,足有10多层楼高。
荆邑大桥南起教育路,北至洑溪河,横跨大溪河、溪隐小岛和城南河,全长544.5米,是国内第一座双套拱X型钢结构斜拉桥。
荆邑大桥设计匠心独运,大胆创新,既具鲜明时代气息,又体现结构造型艺术化,巧妙地将夸张与宁静有机结合,反映了江南水乡的个性特色。
2009年10月1日荆邑大桥正式通车,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建成通车后,把新区和龙背山麓连成了一体,成为东氿新城城市交通主动脉。自此,城东新城,从蓝图一步步走向现实。
04 梅林大桥
梅林大桥位于东氿新城启动区,东临东氿大厦,北至洑溪路,往南延伸至宜浦路,西靠东氿大道,横跨洑溪河,是连接东氿大厦往南通行的重要通道。
大桥总长度710米,在中国传统桥梁风格基础上,大胆引进欧陆拱桥设计理念,中西合璧,展现异国风光。梅林大桥江南水乡与欧陆风情相交融的独特造型,透出浓郁的时代气息。
2014年梅林大桥正式通车,连通东氿新城和梅林地带。梅林从此成为宜城的一片崭新热土。
05 梅溪桥
梅溪桥位于梅林大桥西侧,跨径约164米,桥宽6至9米,采用“S形蜿蜒连续钢桥面+菱形钢网架”的形式建设,上部网架最大倾角约为34°。
湛蓝色的桥面上,是由专业艺术人员绘制的梅花图案。西侧桥面上还设置了长排木凳,市民坐在长凳上便可尽览东氿风光。
梅溪桥的建成,对宜城构建城东RBD地块和梅林地块连续的滨水慢行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也进一步满足大溪河两岸居民的健身、通行需求。
06 世纪大桥
世纪大桥,建成通车于2000年。新世纪的开始,更是宜兴高速发展的开始。随着时代的变迁,宜兴城越来越大,世纪大桥的建成,正式标志着宜兴城西面的大发展。
走在桥上,团氿美景净收眼底。远望大桥,又会被彩虹拱吸去所有目光。世纪大桥宛如宜兴这座美丽小城的一颗璀璨明珠,光芒夺目。
07 范蠡大桥
范蠡大桥,横跨东氿南北两岸,立起城东新坐标,与我市地标建筑——东氿大厦隔水相望,三座玲珑型桥塔好似东氿湖上的颗颗明珠。
白天气势恢宏,夜晚璀璨,迷人雄姿英发,颜值爆表的范蠡大桥,筑梦东氿新城新亮色。
08 顶上桥
顶上桥是一座景观钢桁架桥,造型参考上海市著名的地标性建筑——百年老桥外白渡桥。
桥梁全长约316米,桥宽30米。顶上桥设计为城市景观桥梁,主桥采用简支钢桁架结构体系,桥面采用叠加梁桥面。
顶上桥对提高东氿新城学府路和学府东路等道路通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紧密经开区与东氿新城的沟通,促进东氿新城的发展。
美丽的氿
如丝带般缠绕着迷人的陶都
宜兴便在波光中荡漾了
一座座桥也因水而生
让空间的阻隔被消除
人与人的距离被拉近
便利了交通
妆点了河山
来源:品宜城Love Yicheng 宜兴住建 看宜兴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