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专业团队护航,拉萨市的孩子们有了一个“特殊基地”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4月23日,中国航天日前夕,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中小学生们有了一个“特殊”的基地。由共青团拉萨市委员会、共青团堆龙德庆区委员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队成立和运行的拉萨市青少年“逐梦蓝天”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启动,启动仪式在线上举行。

这是由拉萨市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地协同打造的科普志愿服务项目,旨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促进拉萨市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据介绍,项目将依托共青团拉萨市委员会“青年之家”北侧区域打造科普教育基地,研究并制定常特色精品常态化科普课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走进社区、走进校园,开展多种形式的航空航天科普知识教学,激发青少年学生对航空航天知识的兴趣。

“老师讲课时非常生动,而且容易理解。”启动仪式上,拉萨市学生代表吉崩岗社区青少年学生回忆起第一次上课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在上了手工制作航模课之后,他真正地喜欢上了航空航天科普课,也开始关注航天领域的大事件。神舟13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的那一刻,他形容自己热血沸腾,感到无比自豪。

“孩子们对于航空航天知识学习的热情远超乎我的想象。”研支团代表韩悦这样描述自己上课的感受,“课上孩子们十分积极,和我配合得很好,他们的学习状态也深深感染了我,让我在讲课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有力量,希望我们的科普课可以为他们带来更多更新的知识体验。”现场,韩悦还为吉崩岗社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航空航天科普课。

事实上,自2021年11月起,这一项目就开始运行。目前,项目已落实8所授课地、辐射中小学学生2500人次,在各社区、学校的开展取得了良好反响,未来还将覆盖拉萨SOS儿童村、拉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内的多个拉萨市内教学点。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还邀请到多位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担任顾问团队。研支团成员吕佳璘介绍,专家团队中包括全国教学名师昂海松教授、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邓宗白教授、“强5”强击机主管设计师乔新教授等,他们将为课程设计和科教整体方案提供科学指导,“保驾护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培养处处长郑祥明研究院就是专家团队中的一员,多年来,他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微型飞行器技术等方面研究,是我国飞机总体设计、微型飞行器技术的领军人物。作为项目指导老师,他希望研支团的学生能够真正把志愿服务做扎实,深刻把握航空报国的精神内涵,传播好航空航天知识,让一颗颗航空航天梦的种子在藏区小朋友的心里生根发芽。

作为江苏省第九批援藏干部,拉萨市团委副书记唐大军已经在西藏工作了三年。他表示,要动员研究生支教团在保证教学服务的同时,为拉萨“双减”工作建言献策,促进拉萨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他也希望研支团坚持求真务实,根据项目的需求,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发展。

近年来,通过研究生支教团项目,拉萨市团市委、堆龙德庆区团区委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团委缔结了深厚的情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庞依达书记致辞,“逐梦蓝天”志愿服务项目是校地公益合作模式的再度创新,在拓宽青少年事业、丰富青少年精神内核的同时,为青少年公益事业的创新发展贡献了力量,他也希望研究生支教团能够继续发挥好纽带和桥梁的作用。

通讯员 柯龙婕旻 韩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兰倩怡


校对 王菲

编辑 : 杨甜子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