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李冰冰被举报衣着暴露,视频审核边界在哪里?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16日,沉寂许久的艺人李冰冰入驻短视频平台,发布了首条短视频。没想到却被一儿科医生举报,称其衣着暴露,对青少年有不良影响,平台通过了该举报的审核并下架了李冰冰的短视频,但是没过多久平台又恢复了这一视频,同时李冰冰工作室也发布声明称此为谣言诽谤,会追究法律责任。整个事情的过程并不复杂,起因结果一目了然,但这一小小风波所引发的讨论是更为深层的,举报与审核,边界在哪里?

举报,原本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一种方式,其本意是下情上通,通过社会舆论的监督和民众的举报,有不少被瞒报的事件被曝光最后得到妥善处理,这是举报的正途,但就李冰冰一事而言,这一举报被不少人认为是偏激行为,以个人好恶作为判断标准,自己看不顺眼就直接举报,实属滥用举报权,以致于出现了“我看你不爽我举报你”的不良风气。此前也有过多次关于奇葩举报的讨论,因为孩子沉迷游戏举报游戏的,因为动画片人物头发五颜六色举报动画片的,因为教师教自己孩子功课举报教师的……这其中既有举报成功的,也有举报不成功的,但凭借个人好恶,将举报当做不满情绪发泄口的行为实属不应该。

在此事件中,平台的刻板规则问题也暴露无遗。在清朗专项活动整治的背景下,各平台加紧对内容的审核,这确实有利于还网络环境一片清明,但部分平台的违规审核机制却叫人有点哭笑不得。且不说晋江文学网为了规避违禁词导致的一片“口口文学”,视频直播的违禁检测有时也叫人大惑不解,去年疫情期间网上授课,就出现过生物课堂上因为涉及生理名词触发平台违禁词检测,直播间被封禁,课堂无法进行。但同时,视频平台上擦边软色情依然存在,这些视频或文章、图片巧妙地规避开了平台设置的违禁词,认真“钻研”了平台违禁检测机制,最后来到大众面前。当前各个平台主要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审核工作,添加违禁词、违禁画面是主要形式,网友举报也是审核之一,人工智能有的时候也会变成“人工智障”,虽然省时省力,却时常闹出些莫名其妙的笑话来,但面对海量信息,人工审核确实也力不从心。

视频审核、举报的边界在哪里?失去底线仅凭个人好恶的举报叫人灰心,被冷冰冰的机器审核误伤了也叫人丧气。现在也有平台认为要呼吁发布人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比如小红书的社区公约中就要求分享者主动承担责任。也有平台采取温和渐进的方式对违规内容进行处理,如B站的违规内容处理方法为减少推荐或退回稿件,严重者封停账号处理。视频监管审核“放”容易乌烟瘴气,“禁”难免过犹不及,要做到不偏不倚确实不太容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沈昭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