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心理华 | 神秘意识流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机能主义心理学先驱詹姆斯创造出“意识流”这个词汇,反省心理学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完整的意识流学说。所谓意识流,是指来自外界或内部意识中的某些信息、情感、欲望,以连续运动的方式进、出意识的过程。

如何理解这个略显晦涩的概念?一次意外的乘车经历帮助了我。

回西安探亲,家人帮我预订了一辆车接机。航班一落地,我就接到司机电话。是位男司机,说一口悦耳的普通话,听上去职业而礼貌。我们核对了预约信息后,他在电话里提出一个请求。

“还有一位乘客,只比您的航班晚三分钟,”他非常客气地问我,“能不能等一下?”

想想只是区区“三分钟”,我痛快地答应了。考虑到另一位乘客可能会取行李,我心里主动放宽了等候期限。十五分钟后,我在约定地点仍未见到司机。外面很冷,又下起了雪。我数次打电话催问,司机每次都说那位乘客在取行李,我能听出他原本悦耳的普通话开始变形,一次比一次焦急。

半小时后,那位乘客终于坐上车,我听到司机的口音已变成地道的西安方言。车刚刚驶出,司机接听了一个电话,然后告诉我们前面还有一个乘客。

我来不及表达质疑,车又停下了。司机拿出手机拨打电话,片刻,一个长胡子老汉背着巨大的蛇皮袋、嘴里叼根烟拉开车门,还没上车,呛人的烟味儿已经涌进车内。

“把烟扔了。”司机说。

“我三天没抽了,”老汉舍不得,“才抽了两口。”

航站楼门口不能久停,车又开了,车里充斥着烟味。司机再次让老汉扔烟,老汉不肯。几个回合后,老汉终于依依不舍地将烟头扔出窗外。这一轮缠斗,耗尽了司机的耐性。显然,老汉是“黄牛”拉来的,仍需要和司机确认价格。

“130。”司机说。

“他和我说是60。”老汉所说的“他”应该指的是“黄牛”。

果然,司机立刻拨了个电话,向“黄牛”求证价格,证实给老汉的价格确实是130。

“130。”司机继续说。

“70。”老汉松了一口。

“130。”司机的声调越来越高。

“80?”老汉深谙侃价的原则,一步步试探。窗外飘着雪,车已驶出机场,外面是漫漫的野地。“再多一分我就不坐了。”

“我把你放到民航宾馆,你下车。”司机说。

“行。”老汉倔强地回答。

我忍不住插话,央求司机:“师傅,80也差不多了……实在不行我再帮他添点儿?”

“说好的价他耍赖,不是这个理!”司机回答我。我在后排都能看到他脖子上暴起的青筋。“我不带他!”

车很快绕到民航宾馆门口停下,倔老汉扛起他的蛇皮袋下了车。

车一开,“黄牛”打来电话询问情况,得知司机让老汉中途下车,双方在电话里争论起来。司机声音越来越高,一遍遍讲述他和老汉的讲价过程。这通电话刚结束,安排约车的平台又打来电话,责问司机为什么延误接客。

“还有一个乘客,只比她晚到三分钟,你说我等不等?”

司机冲着电话那头吼起来。吼了一次又一次,不时拍打方向盘。我看出司机的情绪几近失控,悄悄把系好的安全带又紧了紧,抱住前面的椅背,几乎屏住呼吸。

“师傅,别生气,”我趁司机喘息的空当对他说,“我知道你以为只晚三分钟,而且你是征得我同意的。”

司机没回答我的话,也没回头看我。但他挂断了电话,没再继续吼叫。车行驶在机场高速路,司机一直保持沉默,我和那位迟到的乘客也不说话。进入市区,车里紧绷的气氛慢慢松弛下来。

“对不起。”司机看着前方,用他最初和我通话时的普通话,礼貌地说,“我不是故意的。”

“我知道。”我这才真正放松下来。

“刚才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司机说。

该不该告诉他,他差一点就淹没在那条神秘而危险的意识流呢?

还带着两个心惊胆战的乘客。

关于作者

冯华 青年作家、影视编剧。擅写推理小说,作品横跨小说、电影、电视等多个领域。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原创专栏,请勿转载)

编辑 : 王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