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开馆未到2年,《文明的阶梯——科举文化专题展》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成为博物馆届新晋的黑马;2020年,开馆未及4年,就成为全省最“年轻”的国家一级馆,拿到博物馆届的全能冠军,一座区属博物馆魅力何在?为何能脱颖而出,从默默无闻到全国知名?
无论是建筑的整体设计,还是公共空间的陈列展览,科举博物馆突出了科举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是专题博物馆领域中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
——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起于中国古代最大科举考场——江南贡院旧址之上;立于天下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秦淮河之畔。在开馆之初,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就将成为“一个有使命的博物馆、一个在专家指导下的专题类博物馆、一个会呼吸的博物馆、一个有趣的博物馆、一个观众需求导向的博物馆、一个有想象空间的博物馆”作为努力方向,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展品、有趣的展陈方式和人性化的全方位服务,用极致匠心,面向世界讲好秦淮故事,介绍好秦淮河畔的科举文化。
明远楼夜景 董国伟 摄
超500万游客、2000余场社教活动、近50场临展……一系列数字见证了4年来的成长与成绩。“通过社教开发、展览策划、文创研发、研学游基地、‘状元大讲堂’讲座、特色活动等系列品牌项目打造,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正以国际化视野,艺术化形式讲述秦淮科举文化,优雅呈现秦淮印象,持续擦亮秦淮科举文化内核”,南京夫子庙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馆长冯家红介绍。
博物馆“魁星堂” 王徽 摄
步入这座全国最大科举专题类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十足设计感:约2.2万平方米的博物馆建筑深嵌地下36米;一方1300平方米“墨池”倒映古今;400多年历史的明远楼历久弥新。博物馆建筑采用低能耗理念设计,虽然深嵌地下,但其底部与地表通透,最大程度使用了天然采光通风,游客与户外的阴晴、冷暖有机互动。游客走过130米的环形通道,在瓦片、书简墙中逐级而下,以最贴近自然的观展体验中解锁这一方“地下宝匣”……
瓦道深深底蕴深深 何莹 摄
博物馆展陈 鲍子文 摄
展陈是博物馆的灵魂与魅力所在。科举博物馆常设展览《文明的阶梯——科举文化专题展》分五大展区、33个展厅,700多件文物将科举制度的前世今生、古代士子“鱼龙变化”的奋斗历程等娓娓道来。
展览中还以虚拟演示、场景还原、多媒体互动等项目穿插其中。迎宾大厅入口,多媒体大屏幕中以“村童闹学”、“贡院赴考”、“号舍百态”、“鱼跃龙门”为主题的动画短片,生动展示了古代读书人从幼学启蒙到一举成名的生活画卷。
科第世家厅内,将象征世家荣耀的匾额悬挂于半空,下方设置多媒体触摸屏,观众通过点击屏幕,可追溯每块匾额的历史渊源。观众在细细品读文物展陈的同时,还能直观的触摸“历史”——查询同一姓氏、籍贯古代进士的情况、参与科举文化互动答题、挑战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以后的各科试卷。
科举博物馆常设展《文明的阶梯——科举文化专题展》荣获“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4年来,科举博物馆策划推出“永远的昨夜星辰——清末状元张謇实业之路展”等近50场高品质专题特展,做到了月月有新展、场场有新意。其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士子的行旅”中国古代科举与旅行特展》入选2018年江苏省馆藏文物巡回展项目,《三元及第——家国之梦与华夏文明传承》被评为2018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览并入选2020年江苏省馆藏文物巡回展项目。与此同时,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优良家风”为宗旨,科举博物馆开展了“寻访状元、进士后人”项目,链接当下与历史,并在2020年首次尝试将研究与展览相结合,举办《江山代有人才出——进士家族后人寻访阶段成果展》,并同步推出线上展览,不断探索展览的无限可能。
观众们观看殿试卷 程建新 摄
科举博物馆将成为“中国科举文化展示中心、科举文物保护中心和科举制度研究中心”作为奋斗目标,4年来,完成馆藏366件科举文物藏品解读工作,对馆藏文物进行首批定级,鉴定出一级文物5件(套),二级文物19件(套),三级文物124件(套),一般文物165件(套),共计313件(套);编撰了《科举文化》杂志、《中国科举人文古村落》、《江南贡院碑刻》《清代状元蔡以台》、《科举博古画选粹》等专著;先后举办“江南贡院与科举文化学术研讨会”、“‘科举、汉籍与江南社会’学术沙龙”、“大数据下的博物馆运营与发展高峰论坛”、“全球视野下中国科举历史的重要意义”等各类学术研讨会14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校对 苏云
编辑 : 张丽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